近年来,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及推动下,商业银行、支付机构及银行卡清算组织等各类支付业务主体正快速向移动支付、数字支付转型。产业发展现状由卡基支付模式向账基支付升级演变,支付场景从线下向线上迁移不断加速,支付产业参与者日益多样,产业合作日益紧密。与此同时,各种新的风险形态亦不断出现。
中国人民银行等监管机构坚持“支付为民”理念,保持严监管常态化一以贯之,大力开展防范和化解重大金融风险隐患工作,坚持“规范发展与鼓励创新”并重,陆续出台了多项监管政策,促进数字支付业务高质量发展。
支付市场开放稳步推进,支付基础设施不断优化,产业依托金融科技向多元化、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境外业务模式不断拓展,移动支付持续发展创新,支付产业进入了“深耕场景、共享资源,技术融合”的新时期。与此同时,受宏观经济下行、监管政策从紧、业态发展变革以及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支付业务风险隐患仍需高度警惕。
但是传统基于简单规则逻辑和经验判断的风险防控手段已不能应对快速变化的风险形势,为迎接数字支付时代各类风险挑战,支付业务各参与方应搭建贯穿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全方位的智能风险防控体系,实现事前风险管理标准化,主动预防、深入管理;事中风险监测智能化,精准打击、实时反馈;事后风险处置规范化,快速反应、关联排查。
同时产业风险联防联控平台建设对于安全支付生态建设有着重大意义,银行卡组织、商业银行、公安司法机关、非银行支付机构等产业各方通过联防联控平台强化风险交流联动和快速处置风险事件,共同促进银行卡产业的安全健康发展。
总体来看,面对数字支付时代业务市场发展和风险形势,在监管政策指导和业界各方风险防控应对之下,支付产业安全生态初步形成,业务安全逐步加固,行业风险总体可控。